“黄工,我们这个项目的结算还得您多费心,一点心意不成敬意……”企业负责人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殷勤,上午小黄联系过这位负责人,告知其企业的项目结算有点问题,下午这位老板就安排人带了水果礼盒过来。小黄打开企业负责人送的礼盒,一个塞了两万元现金的信封放在里面。
面对这份意外的“厚礼”,小黄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信封边缘,就在这时,手机突然振动,是朋友发来消息,抱怨又要加班处理积压的项目,末尾还不忘打趣:“咱们这些‘临时工’啊,工作强度比别人高,待遇又远不如别人……”小黄握着手机的手微微收紧,深吸一口气,在内心反复权衡的瞬间,朋友那句调侃像根刺般扎进心里,最终,他咬了咬牙,将红包迅速塞进了包里。心想“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此后,这样的“下不为例”渐渐成了常态。高档白酒、名贵茶叶、新款手机、现金红包,都悄然出现在小黄的生活里,每次收受礼品,他都在心里安慰自己:“我只是个聘用人员,不会出事的。”
随着贪欲的膨胀,小黄手中的预结算评审权开始“变了味”。对按时“表示”的企业,他一路绿灯;对“不懂事”的企业,则以各种理由拖延结算,甚至故意刁难。某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苦笑着回忆:“我们跑了几趟财政局财评中心,资料补了又补,最后一次他说和老婆吵架把手机摔坏了,我们送了手机过去,项目才顺利通过评审。”
这种“吃拿卡要”的行为,在单位内部却鲜少有人察觉。直到2021年12月在接受服务对象宴请的那个夜晚,酒后驾车的小黄被交警查获。这次酒驾,成了撕开他违纪违法行为的第一道口子。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收受礼品礼金、破坏营商环境的种种劣迹被一一揭露。
2023年深冬,小黄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所在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他想起父母佝偻着背操持家务的身影,想起孩子期待的眼神,泪水夺眶而出。曾经以为要点礼品礼金是“安全之举”,如今却让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党籍,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我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却没想到,贪欲的深渊一旦踏入,就再也无法回头。”“党支部的廉政学习,我总是敷衍了事;组织生活会的自我剖析,也不过是照搬照抄的空话;单位的监督机制,在我眼中形同虚设。”小黄在忏悔书中写道。曾经以为利用手中的公权力谋取些许私利不过是人生的“小幸运”,是旁人求之不得的“额外收入”。却不承想,一次次越界,将自己拖入深渊,最终变成了人生的“大不幸”,这也为所有履行公职的人员敲响了警钟:无论身处何位、担任何职,纪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碰。一旦逾越,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和良心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