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我说变化丨我们村的“积分”与“清风”

作者:张天爽
来源:临桂区纪委监委
摘要:我是胡天化,临桂区四塘镇下舍里村的老党员了。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最让我心里舒坦的,就是那股子越来越清正、越来越有奔头的新风气。过去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习、看不见的负担,真像被春风吹散了。

  我是胡天化,临桂区四塘镇下舍里村的老党员了。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最让我心里舒坦的,就是那股子越来越清正、越来越有奔头的新风气。过去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习、看不见的负担,真像被春风吹散了。

  就说前几天吧,在村头那个“积分”兑换点,碰上小胡。他乐呵呵地举着瓶酱油跟我说:“老哥你看,参与扫了回村道,积了3分,正好换这个!实在!”墙上贴得清清楚楚,干啥能加分,分能换啥,一目了然。村监委的老赵说得实在:“别小看这几分,村里大小事,监督也好,提建议也好,肯出力就能加分,大家伙儿积极性高着呢!”这法子,真灵!

  这股子新风气,可不是凭空来的。咱们下舍里村,有根儿!走进咱们的村史馆、农耕馆,那些老物件——老犁耙、旧纺车、泛黄的家书,可都是乡亲们自己捐的。它们不光讲过去的日子,更讲咱们胡家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正直、勤俭、仁爱。廖支书带着大伙儿,把这些好家风写进了村规民约里,还请人讲,成了“清廉课堂”。墙上那副对联“忠孝传家德为本,仁义处事信当先”,看着就让人心里亮堂。老话说得好,好家风是润物细无声的雨啊。

  光有老规矩还不够,得看党员咋带头。以前村里搞环境整治,“三清三拆”,要拆旧棚子清杂物。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二话没说,先拆自家的!这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廖支书常说:“党员先动手,群众才信服。”这话在理!为了建好咱这清廉家园,村里开了不少会,让大家伙儿提想法,真是把心气儿聚到一块儿了。

  村里还常评“最美家庭”“清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上了那是真光荣,挂块牌子在门口,脸上有光还带动一大片。活动室里也热闹,晒家书、写家训,把那些朴素的理儿传下去。党员干部家里更是带头签“家庭助廉”的承诺书,一个不落。风气真变了!你看,党员和“清廉家庭”代表组成的志愿队,常在村里转悠,普法、劝导。谁家红白事想大操大办?他们就去说道说道。现在村里办酒席,省心省力多了,大家伙儿都觉着,卸下了好大一笔“人情债”的担子。不比谁家排场大,就比谁家风气好、和和睦睦,这多好!

  这清风正气,吹得咱村产业也旺了。葡萄、马蹄这些老产业,成立了合作社,搞起了乡村旅游。办了好几年的“腊村葡萄节”“田园马拉松”,热闹得很!游客们喜欢,咱的腰包也跟着鼓了。种葡萄的胡家亮,见人就笑:“日子好了,兜里有钱了,全托村里这好风气的福!”

  我常想,这下舍里村的新风,就像咱村口那棵百年老樟树,苍翠,养人。它从好家风的根脉里来,靠着党员带头领着走,用积分和阳光聚拢大伙儿的心。往后啊,盼着这股清风,让这树根扎得更深,枝叶散得更广,让咱们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来越有奔头!

小小说丨油卡
深学细悟明方向 笃行实干强担当——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召开组务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