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精塑乡村风貌之“形”  一砖一瓦的美丽诉说

作者:张苑
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年。如今,走进桂林山水间的美丽乡村,在绿水青山古树年轮中不仅承载着乡愁,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改造后的平乐镇漓江小镇美如画。记者游拥军 摄

  前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年。如今,走进桂林山水间的美丽乡村,在绿水青山古树年轮中不仅承载着乡愁,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以来,桂林市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全市紧扣推动乡村“形、实、魂”协同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特点和优势,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桂林画卷”。

  截至9月底,今年自治区下达桂林市“两高”沿线389个村庄环境整治、34843栋农房改造和8975个村庄全域基本整治任务,已完成“两高”沿线377个村庄环境整治、33562栋农房改造,完成6320个村庄全域基本整治。全市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绿意满山;繁花似锦,瓜果飘香……

  仲夏七月,从桂林市区出发,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北、向西南……一幕又一幕的乡村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走进一个个村落,仿佛置身山水间的大公园,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这里还有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多了一份浓浓的生活气息。

  如此点缀于山水间的“诗意图景”,是桂林近年来强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全区开启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至今,“三年之约”即将到期,桂林美丽山水间的乡村发生了怎样的“蜕变”?这些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魔法”?近日,记者深入多个典型村庄,用心倾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的美丽诉说。

  规划先行,塑造山水间的“最美乡村”

  村口又脏又臭的鱼塘被改造成了干净漂亮的荷花池,水中鱼虾成群,充满情趣;村子里,小河、拱桥、马头墙,还有家家户户门口挂满了成串的红辣椒……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味”的乡村田园图。

  除了诗意的风景,这里处处能寻找到现代高科技的影子:原本散乱的田地被统一规划成了“原种蔬菜基地”;菜地里装上了摄像头,所有原种蔬菜可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溯源管理;村里启用了数字化综合治理系统,村民的安全更有保障,生活也越过越“洋气”。

  这是记者近日走进临桂区六塘镇岚岩村看到的鲜活景象。近年来,该村按照创建“农村公园”的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广西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中首个通过考核验收的乡村。

  如今在桂林,像这样的“农村公园”有上百个。驱车行走于桂林的“两高两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道路两边处处让人惊喜,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人文底蕴不断丰厚的乡村“串珠成链”,构成了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自2018年以来,我市开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在行动开启之初,桂林市委市政府就按照“先规划再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规划在优化布局、规范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风貌塑形。

  一枝独秀不是春。为实现全域谋划、整体推进,桂林以“一盘棋”串点连线成片打造提升农村风貌,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到“全域美”,重点打造了“永福—临桂—阳朔高速公路、321国道桂阳公路段、全州红军大道”为代表的示范路线,以及大美漓江、九曲龙溪等示范区,以点连线带面,形成了“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的局面。

  在具体项目建设中,市乡村风貌办统筹安排,引导各县(市、区)这种发掘自身文化底蕴、民俗民风,邀请高校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进村指导、参与设计,并通过“专家拿主意,村民提意见,投票表决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统一“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等桂北民居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各村的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元素,避免了“千村一面”的“盆景式”建设。例如,灵川山口村的“状元文化墙”、永福县交龙村的福寿文化特色和岭南建筑特色、阳朔喜龙村壮族文化纪念堂、舞狮文化主题休闲广场,等等,让具有桂林特色的美丽乡村之“形”魅力凸显。

  质量为本,要“面子” 也要“里子”

  近日,在永福县苏桥镇交龙村的“建筑工匠培训基地”里,几十名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匠们刚刚下工,就匆匆来到基地,因为当天一堂实用的“专业技术课”要开讲。培训课上,来自大专院校的建筑学专家为村里从事建筑行业的多年且又丰富经验的工匠们讲解简单的建筑学知识,这些知识将成为工匠们今后从事建筑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秘籍”。

  建筑工匠是建筑工人中的专业引领者,他们的专业程度和劳动精神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交龙村所在的永福县是全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试点示范县。该县通过工匠培训、星级工匠评比等一系列的保障和激励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村建筑工匠的从业能力和房屋建造水平。

  “我们不是在做‘面子’工程,‘里子’也要过硬。这样才能真切实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得到实惠。”市乡村风貌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提升工匠水平和能力作为突破口,这只是我市为提升工程质量而探索出的众多亮点之一。近年来,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我市多个村都各显神通在严把质量关上下足了功夫——

  临桂区在项目上严格把控,实行每村“一支驻村工作队、一个设计团队、一支施工队伍、一个监理公司、一个造价公司”全程跟踪,并把“资金投入最少、建设效果最好、完成时间最快”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

  为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全州县创新思路解决资金筹措的难题,通过发带资先行、融资周转、资产变现等多渠道筹措方式,有效破除了资金瓶颈,为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兴安县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捐款捐物,筑牢高质量完成全域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石。

  ……

  此外,大部分乡村在完成“三清三拆”的基础上拓展内容、提质升级;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地复垦,引导群众改造“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把房前屋后的土地更合理的利用起来,村民们还将村庄拆下来的旧砖、散石、废瓦等用于改造巷道、点缀微花园和民居修复等,既保留“乡愁”元素,又节省费用。

  “面子”建设和“里子”的“双提升”,不仅推动了乡村风貌的“美丽蜕变”,还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面上有“形象”、线上有“风景”、点上有“精品”。

  “整”字发力,科学治理唱响和谐音符

  “我们村组建了以组甲长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还设立了‘道德值日甲长’、‘三清三拆先行员’‘政策宣讲员 ’等‘专岗’……现在我们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虽然矛盾不少,但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日,记者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桥头村采访时,村支书自豪地说起他们的探索出的“平安经”。

  村支书口中的“甲组制”是按照居住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原则,每10-15户农户组成一个甲,每2-3个甲组成一个小组,将“组甲”作为最末端网格置于平安建设网中,以此激活乡村治理家庭细胞作用。该制度作为全区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被各地推广。

  在乡村“颜值”提升的同时,如何在管控和治理上下功夫,以促进长效管理? 这是我市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同时,在“整”字上发力,大力实施农房管控和乡村治理。

  为加强农房管控长效管理,我市永福等县创新实施“聚零为整、拆旧预留、集体收储”三大方式整理公共土地,将预留的公共土地收归集体进行统筹管理,对后续建房的宅基地统一分配、审批,助推农房管控落地见效。此外,还采用“卫星拍”“空中巡”“地上查”“群众报”“网上管”的五维立体监督模式进行“明控”;建立了“镇—村—屯”三级农房管控网格信息员队伍,在自然村选定了数名隐秘信息员进行“暗控”,“明暗”双结合实现“两违”管理工作实时、动态、高效、科学。

  在基层治安治理方面,除了类似全州“甲组制”的网格管理广泛建立外, 不少村屯还从着眼于村民素质的提升,通过建立“一约四会”,即完善村规民约和建立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红白理事、禁毒禁赌等“四会”组织,制定了“身边好人”“文明户”等评选公约,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科学治理的“和谐音符”。

桂林市深化系统治理 严查供销系统腐败问题
辛亥革命的“桂林记忆”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