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家风故事|爷爷的墨斗与“墨线”

作者:李志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摘要:爷爷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木匠,不仅是因为手艺好,还因为童叟无欺,为人品行端正。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小时候,身为木匠的爷爷经常用这个谜语让我的小伙伴们猜不透,而我却心知肚明,爷爷又在说他最喜欢的工具墨斗了。墨斗也叫绳墨,相传由匠人鲁班发明,分为墨仓、线轮、墨线、墨签四个部分,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的工具。打记事起,许多的歪树弯木在爷爷谨慎专注的操作下,随着墨线“啪”的一弹中就绳而直。

  爷爷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木匠,不仅是因为手艺好,还因为童叟无欺,为人品行端正。每次村里的庄户人家需要添置家具都会请爷爷去帮打家具,爷爷总会带我这个小跟屁虫,有时还会一边干活一边向我耐心讲解木工的制作步骤。“这是锯子、刨子、斧头、车钻、凿子……它们都是爷爷的老伙计。可别小瞧这些吃饭的家伙,里面道道深着呢。”

  “你看这个墨斗,墨斗这两个字也可以倒过来说,‘抖墨’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提线印墨的动作特点。”只见爷爷用一根鸭舌木(叫“墨签”,形状像扫帚的样子)压住墨斗一端的线儿,让我拉出来,放在木头上,再将另一端的钉子插进木头里固定住,然后他用手压住一端,弓着腰,前探着身子,提起墨线,“啪”的一声,墨汁印在了木头上,一根笔直墨线已然清楚呈现。

  看起来蛮容易的,我也想试试,爷爷拉过我的手,引导我试着弹一下墨线。我学着爷爷的样子,首先将墨线的一端固定在木头一头,一手拉出墨线牵直在木头的另一头,然后自信地弹起墨线,出乎意料的是,墨线歪歪扭扭地趴在木材上,根本不成样子。

  这时爷爷和蔼地指出,因为我的墨线没有拉满、松松垮垮,所以才无法弹出笔直的墨线。原来每次使用前,爷爷总要先将墨仓里填好蓄墨的棉,线轮上规规矩矩地缠好墨线。使用时,把墨线压进墨仓里濡上墨,再把墨线牵拉出来,绷紧在标直的位置。“啪”的一弹,如同拨动琴弦般,墨线砸在木面上,木材上便留下一条清晰的墨迹。

  看着爷爷一丝不苟的样子,长满老茧的双手灵巧仔细地将每一步做到完美,想到他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手中的活计,不知道弹了多少根墨线,打磨加工了多少块木材,秉着无比的耐心和匠心,才把无数不平不直的木头精雕细琢为能被人所用的家具器物,这其中关键在于时刻有根“线”在发挥作用。只有以墨线为准绳,不偏不歪才能做出方正大件。

  木要成器,必须坚守笔直的“墨线”,人要成才,也必须守好“底线”、不逾“红线”,一旦越线必成“废料”,小时候爷爷带着我弹出的一根根墨线,现在化成了严明的“警示线”在我心中。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像墨线一样行正走稳,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把遵规守纪刻印于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触线”、不“越界”。(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监督故事|不知去向的“结余款”
全链条监督助力稳岗就业 兴安县纪委监委主动搭建就业服务“连心桥”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