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临桂镇塔山村的稻田泛起层层绿浪。清晨六点,村民廖桂香轻巧地转动着自制的竹制引水器,汩汩清泉顺着新修的U型水渠涌进自家稻田。“以前天不亮就得扛着水管去两公里外的老水渠接水,现在田埂边就是取水口。”看着水花在秧苗间跳跃,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这条长2184米的民生通道,曾因项目推进迟滞险些成为“纸上工程”。2024年11月立项的塔山片区水渠建设项目,因资金拨付延迟、招投标程序烦琐等原因陷入停滞。临桂镇纪委在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时发现,项目搁置直接导致周边村民灌溉用水困难。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监督重点。”镇纪委书记李林杰带领监督组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跟进式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同时,采用“监督+协调”双轨制,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3次专题推进会,督促落实项目资金70万元,协调缩短项目工期1个月。2025年3月,沉寂半年的工地终于响起机械的轰鸣声。
面对汛期施工压力,镇纪委督促施工方创新采用“分段推进+错峰作业”模式,将原定工期压缩30%。同时,精准规划出“主渠+支渠+毛渠”三级灌溉网络,既保证输水效率又兼顾排水功能。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水渠顺利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5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得到了保障。
“修渠通水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了民生实事,只有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才能真正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临桂镇纪委负责人说。
据悉,2025年以来,临桂镇共计投入345.4万元,修建农村优质稻产业基地水渠6条共计8600多米。截至2025年4月底全部建成并完成通水,惠及麒麟、天华、灵山、乐和、塔山等村委共10个自然村6000多人,为2120亩农田灌溉用水提供保障。